新京報訊(記者張潔)8月19日,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發布陶瓷產業績效分級要求及標準編制進度。陶瓷業作為《重污染天氣重點產業績效分級及減排措施技術指南建材爐窯工業》主要產業之一,進行標準制定工作,目前已完成開題論證,專家小組一致同意透過該標準的徵求意見稿技術審查。標準編制組將在生態環境部大氣司組織領導下依照程序持續推進標準編制工作。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介紹,2019年生態環境部大氣司印發《關於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夯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指導意見》(環辦大氣函[2019]648號)首次提出陶瓷產業績效分級管理要求,制定差異化減量措施;2020年生態環境部大氣司印發《重污染天氣重點產業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2020年修訂版)》(環辦大氣函[2020]340號)對陶瓷產業績效分級指標從裝備水準、能源類型、污染治理技術、排放限值、無組織排放、監測監控水準、環境管理水準、運輸方式、運輸監管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優化差異化減排措施,增加現場核查方法等。目前陶瓷業績效分級主要參照340號文件要求開展。
耐火材料最新績效評等結果顯示,在近3年仍有重污染發生省(市)中,共有21個省(市)包含正常生產的建築陶瓷企業,共有20個省(市)包含正常生產的衛生陶瓷、日用陶瓷、特殊陶瓷、花園藝術陶瓷和其他陶瓷企業。福建、四川、山東、江西的建築陶瓷企業數量佔全國建築陶瓷企業數量比例超過50%,山東、河南、湖南的衛生陶瓷、日用陶瓷、特種陶瓷、園林藝術陶瓷和其他陶瓷企業數量佔全國上述5種陶瓷企業數量比例超過60%。
編輯 王琳
校對 穆祥桐